作者:保衛處編輯:黨群工作部來源:保衛處 發布時間:2020/10/26點擊數: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助推科普新發展,進一步推進科普宣傳惠及民生。結合當前詐騙分子日益猖獗、學生受騙案件頻發的狀態,2020年10月23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聯合合川區公安局開展科普活動周校園防詐騙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在校9101舉行,邀請到合川區公安局代秀峰警官為師生進行了一場非常有意義的防詐騙安全知識專題講座。
在專題講座上,代警官以校園網絡詐騙為主題,向同學們具體講述了詐騙分子通常使用的詐騙手段:比如兼職、刷單詐騙、冒充電商客服退款詐騙、網絡冒充“熟人”詐騙、虛假交易詐騙;辦理貸款詐騙;網絡交友詐騙(殺豬盤);購買游戲賬號、裝備詐騙;退票、購票詐騙等15余種詐騙手段。通過大量事例來舉例說明,使學生們很好地了解到詐騙分子通常使用的伎倆,有利于提高學生辨別能力,且有效地預防詐騙。
面對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學生應注意其慣用套路,注意識別!對無法確定其身份的,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見不到真人、利用溝通工具進行詐騙;要求對其進行匯款、轉賬的要提高警惕,發現問題應及時撥打報警電話予以求助。
針對當前詐騙分子使用的網絡軟件日益“更新”,有效預防通訊(網絡)詐騙要做到:手機短信內的鏈接都別點;凡是索要“短信驗證碼”的都是騙子;閉口不談卡號和密碼;不信“接的”,相信“打的”;錢財只進不出,“做貔貅”;陌生證據莫輕信;釣魚網站要提防;新鮮事要注意;一旦難分真和假,撥打110最放心。
聽完講座后,保衛處王華倫處長總結分析了大學生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有:思想太單純、防范意識較差、貪小便宜、交友不慎等等。因此大學生應該學習一定的防范詐騙的基本知識,提高防范詐騙的基本能力;當遇到詐騙情況時要理智對待,自己解決不了時應及時向同學、老師、公安機關求助。同時也要加強自我約束,不從事、不參與犯罪活動,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共建安全的校園環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盡管騙術千萬變,也能得到有效遏制!
本次講座得到學校保衛處、科研處、信息技術中心及各二級學院大力支持,參會師生300人左右。